番茄又稱西紅柿、洋柿子等,為茄科番茄屬中以漿果為產品的一年生蔬菜作物。
番茄是喜溫性蔬菜,生長發育適溫為15~29℃,最適溫為22~24℃,低於15℃影響花器發育,高於35℃和低於10℃生長停止,遇霜則受凍害。番茄對日照長短和光強度的要求不甚嚴格,但光照充足有利於開花結實。
番茄為總狀花序或複總狀花序。每個花序上有6~10朵小花,多的達20~30朵。
番茄開花順序是基部的花先開,依次向花序上部開放。番茄開花授粉後,子房膨大形成果實,從開花到果實成熟需40~60天。果實為多汁漿果,有圓球、扁圓、橢圓、長圓及洋梨形等多種形狀,果實成熟呈紅色、粉紅、黃色。采種用的果實,到完熟時種子才飽滿,種子千粒重3.0~3.3 g。
一、番茄常規品種原種生產
番茄是自花授粉作物,但在自然條件下會發生異交現象,異交或機械混雜會導致品種整齊度下降,一般采用單株選擇法和混合選擇法進行提純。在原種生產時隔離距離要求100~300m。
1.三圃法 對於整齊度差、混雜退化比較嚴重的品種可采用此法進行提純。程序方法如下。
(1)選擇單株。在采種田或生產田中於初果期、盛果期及收獲時,選擇具有本品種典型性狀的優良單株分別標記,淘汰表現不良的以及感病的植株,將中選的單株分別采種和編號。
(2)株行鑒定。各中選株的種子下年分別種成株行,在生育期間進行觀察各株行性狀的典型性與整齊度,從中選出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征特性的、整齊度好的株行,按株行采收種子並編號。
(3)株係比較。將上一年各中選株行的種子分別種成小區,即為株係圃,經過對比觀察後,從中選出具有本品種典型性狀、豐產性好、適應性強、株係內整齊一致的優良單株。各個中選株係的種子可以單株采收也可以混合采收。
(4)混係繁殖。將上年入選種子播於原種圃內,原種圃要求安全隔離。經過嚴格去雜去劣後,所收種子即為原種。
2.兩圃法 當品種混雜比較輕,純度較高時,可采用此法。方法是,在留種田內,於第一個果實采收前,選擇較多的具有本品種典型性狀的優良單株掛牌標記。收獲時嚴格淘汰果實性狀表現不良的植株,將所選的植株的優良果實混合采收即為原種。
番茄品種經過多代自交後有時會出現生活力下降的現象,可以采用品種內雜交的方法進行複壯。方法是,在留種田內於第一個果穗開花前選擇若幹個優良單株標記。於前一天下午或開花的當天早晨花藥未散粉前,進行人工去雄。將中選株摘下的花藥集中在培養皿內或幹淨的小紙盒內,用削尖的橡皮頭,蘸取花粉在去雄花的雌蕊柱頭上輕輕塗抹,進行人工授粉,並作標記。最後從中選株上采摘經過去雄授粉的花所結的果實混合留種,這樣采收的品種內雜交種子,其生活力有一定的提高。
(三)番茄常規品種良種生產
1.隔離 番茄雖然是自花授粉作物,但仍有2%~4%的天然異交率。為了保證種子純度,也應考慮隔離問題。良種生產,隔離距離在50m以上。
2.培育適齡壯苗
(1)種子處理。用55℃熱水燙種,10分鍾後撈出種子,用10%磷酸三鈉浸泡30分鍾(殺死病毒),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左右,然後放入100倍福爾馬林溶液中浸泡15分鍾(殺死真菌),消毒完成後,用清水反複清洗,用紗布包好撈出種子。
(2)催芽。將處理好的種子置於25~27℃度恒溫下,催芽至露白。
(3)培育壯苗。將催芽後的種子混入適量細沙,均勻散播於苗床,覆土0.5cm厚並加蓋其他覆蓋物,出苗後要注意通風和光照。
(4)分苗。當苗齡50~60天、幼苗達2~3片真葉時,如果密度過大,應進行分苗,用陽畦或小拱棚或大棚。
3.定植 在無保護條件下,當地晚霜過後,地溫穩定在10℃以上時便可定植。北方地區多畦栽,每畦兩行,行距45~50cm,株距35cm,定植深度以子葉與地麵相平為宜。
4.采種田管理 定植一周後,灌一次小水並及時中耕,促進新根形成和生長。在第一個果實坐果後,追施三料複合肥450kg/hm2,並灌水及中耕,保持土壤見幹見濕。由於番茄莖葉繁茂、分枝力強、生長發育快,容易落花落果,所以應采取一係列植株調整措施,如搭架、綁蔓、整枝、打權、摘葉、疏花疏果等。此外,應及時防治病蟲害。
5.種果采收及處理 當種子達到生理成熟後可以采收種果,早熟品種約在開花後45~50天;中晚熟品種約在開花後56~60天。應選擇生長健壯、無病害或病害較輕的植株留種。第一個果及後期結的果發育不良,不宜留種,以第二、第三節上的果為好。種果采收後,放置待後熟1~2天再取種。取種方法是將種果用小刀切開或用手掰開,把果肉連同種子一起擠入非金屬容器內,然後在25~35 ℃下發酵1~2天,每3~4小時攪拌一次,待上部果液澄清後,種子沉到缸底,用手抓有沙沙的爽手感則表明發酵已完成。將上部液體倒掉,用清水衝洗種子數遍,撈出在散射光下晾幹即可。
(四)番茄雜交製種技術
番茄雜交種子的生產多采用人工雜交製種。在隔離、育苗、田間管理和采種技術等方麵與常規品種良種生產的要求基本相同,但應注意以下幾個技術環節:
1.父母本種植比例與花期調整
(1)父母本比例。番茄雜交製種父、母本的行比因品種而異。如果父本是有限生長類型的品種,父母本比例應為1∶4~5;如果父本是無限生長類型的品種,則應為1∶7~8。總的原則是保證父本花粉夠用為宜。父本一般不進行整枝打權,任其生長,以增加花粉量。
(2)播期調節。原則上以父本比母本開花早5天為宜,這樣便於采集花粉。如果父、母本花期基本一致,則可同期播種育苗,或將父本提前幾天播種育苗;如果雙親始花期有明顯的差異,則可通過調整育苗期、控製溫度條件、肥水促進或控製等辦法,促成雙親花期相遇。
2.適時去雄 一般選用第二、三花序基部的4~5朵花進行去雄。去雄時間以花冠稍超出幕片,顏色由綠變黃而花瓣尚未展開之前,選擇花藥呈黃綠色尚未開始散粉,即將於次日開花的花蕾進行去雄。具體方法是,先將花序上已開的花和先端發育不好的小花蕾從基部剪掉,然後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花的基部,右手持鑷子撥開花瓣,露出花藥筒,把鑷子從花藥筒基部的淺溝插入,把花藥筒撐開,鑷尖夾住花藥將其雄蕊全部摘除,或連同花瓣一起剝掉。要注意千萬不能碰傷子房或折斷柱頭,同時還要把花藥全部摘淨。如果不小心將花藥夾破,則此朵花必須全部摘除。在一個隔離區內隻有一個雜交組合時,不必套袋;如果同一隔離區內親本較多或試配較多組合時,則去雄後必須套袋隔離。
3.采粉與授粉 具體做法如下:
(1)花粉采集。去掉雄的花蕾經過1~2天即可成熟,此時授粉結實率最高。采集花粉時,應從父本行中生長正常的植株上采集花粉,采集時父本應處在盛花期,而且以當天開放的花朵為最好。可於上午露水幹後進行采摘或采集,把父本的花朵整個摘下帶回室內,置於通風幹燥處晾幹,幾小時後花藥即可散粉,此時用鑷子夾住花朵輕輕振動,使花粉落入培養皿內。每次采集的花粉可以使用1~2天,最好盡量使用當天的新鮮花粉。在大量雜交製種時,可於前一天傍晚或當日清晨將欲開的花和初開的花摘下,放入潔淨的容器內,再放入底部有幹燥劑(如矽膠、氯化鈣)或生石灰的較大容器內(如木箱等)。幾小時後,將花藥開裂的花朵拿出振動使花粉散出,將花粉集中起來過300目篩子,裝入棕色磨口瓶內備用。也可以用電動采粉器采粉,將采粉器的震動針向上插入父本的花藥筒中振動花朵,花粉會自動落入容器內。所采集到的花粉最好當天用完。
(2)授粉。以左手拇指和食指持花,右手持授粉器(如橡皮頭,玻璃授粉器等)將花粉授於柱頭上。大量雜交製種時,可將花粉裝入帶有膠囊的玻璃滴管內,滴管的尖端對準柱頭,手壓膠囊使花粉噴落在柱頭上。授粉後應作好標記,即去掉1個萼片就行。授粉工作全部結束後,應對製種株進行2~3次檢查,及時摘除多餘的或新萌發的側枝及未去雄的花朵或幼果。 |